首页

女王调教论坛

时间:2025-05-26 08:29:38 作者:中国医疗队赴柬埔寨边境和沿海地区开展义诊活动 浏览量:31769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电 题:开在英国的扎染坊:万里距离由“疙瘩布”系起

  作者 刘洋

  “我的工作室好比一个戏台,为前来的人上演一场关于扎染和大理的沉浸式戏剧。”段怡然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段怡然是来自云南大理的白族姑娘。2019年从伦敦大学皇家中央演讲和戏剧学院毕业后,她在当地开了一间工作室教授扎染。

  段怡然表示,上学时的专业是戏服设计,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她用扎染布制成了一件维多利亚式西服。做扎染布的过程缓解了她思乡的苦闷,作品也吸引了老师的注意。英国人对扎染感到好奇,她从小又对扎染耳濡目染,于是决定教外国人扎染。

  在她看来,白族扎染对于外国人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如何让外国人理解一门来自万里之外的少数民族手工艺呢?

学生们正在制作“疙瘩布”。(受访者供图)

  回想起刚入学时,段怡然苦恼于找不到与西方服饰工艺的“连接点”。“在做一件束腰或一条裙子时,我不明白为何要这样设计。”她以维多利亚时期的裙子举例,她不理解裙子上的图腾和繁缛花纹的含义,只是照课本上的做。而在了解到当时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史、裙子图腾蕴含的东方意象后,她觉得自己和这些图腾的“距离”近了一些。

  同样是接触其他民族的手工艺,外国人也需要这样的“连接点”。为此,段怡然学习了不同国家的扎染,在课上向学生们讲述其中的联系。比如,英国也种植兰草,但品种与种植方式都与中国的不同;白族的染缸内容物由米酒等制成,英国则用白糖与其他材料配比制成。“我把染缸的制作比喻成炒一盘菜,不同国家用的原料不同,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对段怡然来讲,学习其他国家的扎染让她理解了白族扎染的独特之处。历史悠久的马帮文化、白族人对自然的崇敬都反映在了扎染的图腾上。学生们也热衷于猜测图腾的含义,比如马的牙齿为何常与铜币关联在一起、蝴蝶图腾为何是白族扎染的“常客”等。

  创业5年来,段怡然接受过不少采访,她被问最多的问题是“让外国人理解少数民族文化难不难”。她认为,各类手工艺有共通之处,当体验者捏起针线时心中已含各种情愫,这或许是交流和理解的契机。

段怡然与学员们在扎染作品前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段怡然说,曾经一位伦敦艺术大学的印度裔老师来找她上课,两人在缝制图案时聊起过往。老师的母亲不久前过世,家里存放着母亲生前制作的印度传统服饰纱丽。当他在课上一针一线缝制图案时,脑海中不断回想起母亲织纱丽的场景,对母亲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他也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女性长辈是如何做传统服饰的。后来这位老师将纱丽带到工作室中,和段怡然一起讨论两国服饰工艺的异同,了解白族女性做扎染的故事。

  这段经历成为段怡然“说服”奶奶的理由。奶奶常问她,家里五代人一直在做“疙瘩布”(白族人将扎染称为“疙瘩布”),她在英国能做出什么花样?段怡然告诉奶奶,她的工作可以让外国人了解白族文化,也为他们提供讲述自己民族文化故事的机会。她是将开放、多元的大理“搬到”了伦敦,并将各地人文故事“存档”。

  今年3月末,段怡然带着外国学生们来到她的故乡,和白族阿奶一起做扎染、学刺绣。段怡然说,她将这5年的工作看作是建桥的过程,这个活动是桥建好后的第一个项目。她也在筹备其他项目,让中英手艺人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完)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西藏民族式摔跤运动员次旺益西来自昌都市,今年23岁,此次运动会获得了三等奖。他告诉记者,学习摔跤已经10来年了,这是他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摔跤比赛是很残酷的,不但要有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灵活的头脑和强大的内心。今后,我会继续努力,提升战术、加强力量训练,同时,积极与其他省份运动员交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今年内近1300款游戏获批 数量已超去年

当日专题协商中,浙江理工大学时尚学院副院长须秋洁认为,杭州、宁波是浙江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发展走在前列的两大城市,应通过双城联动、协同发展,从产业、技术、文化、人才等维度激活新质生产力,共同建设以数智科技为驱动、以创意设计为赋能、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品牌文化为标志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月圆中秋夜,四特贺佳节

世界针联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分别向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及暹粒省卫生厅捐赠中医药物资。中柬两名专家学者分别做《如何理解中医的“天人合一”》和《古代柬埔寨(吴哥)的养生文化》主题讲座。“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暨中柬中医针灸非遗文化与吴哥医药文化图像展采用中、英、柬三个语种展示中医针灸及吴哥医学文化的历史和现状。

生化危机2重制版

文旅深度融合,勾勒“诗和远方”。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把发展特色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实,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新”活力,必定能推动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文旅与经济共生共荣,谱写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王冰)

多维度齐发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拔节而起”底气足

沈阳是底蕴深厚、影响卓著的戏曲之乡,享誉全国的京剧“南麒北马关外唐”中的唐韵笙,评剧“韩花筱”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这些戏曲名家都出自沈阳,当天登台献艺的于魁智、冯玉萍、常东都是从沈阳出发,载誉全国的戏曲名家。除了名家名角辈出,沈阳还拥有沈阳京剧院和沈阳评剧院两个国家级的重点院团,肥沃的戏曲沃土滋养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给沈阳这座英雄城市注入了风姿绰约的文化魅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